编者按 为了在日益严峻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彩电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始寻求新的“生存术”。
日前,中国八大彩管企业一致决定全行业将于春节期间统一停产20天,以平衡、稳定国内乃至全球市场供需状况,维护产业链的长远利益。据悉,停产是为了维护产业链的长远利益。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厦华电子也在发布预亏公告后,加快了收缩战线的步伐。彩管企业为什么要突然停产20天?厦华电子为什么不再大肆多元扩张,而开始专注主业?今天策划的这组报道,将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求解。
彩电企业另类“生存术”
厦华电子发布2006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后不久,记者在浏览厦华电子官方网站时发现,其“公司简介”内容已悄然改变措词,曾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厦华拥有22家合资企业、5个配套厂”这样的话不见了,而强调“以品质和成本为核心,提高运营效率,畅通内部流程,加快公司的健康发展”这样的诉求。这意味着厦华电子正进一步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主业——彩电,收缩对外投资。
收缩战线专注彩电
“集中拳头的力量,在一个领域中做到最好”的战略定位,使得厦华割舍了其余合资股份,清理了与彩电主业无关或关联度不大的投资项目,集中精力做好彩电,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据悉,目前在国内彩电企业中,只有厦华单营彩电,其他都是多元化经营。厦华经过二十一年的彩电生产实践证明,多元化经营并不适合自己,只有在全球数字高清平板电视领域做专、做大、做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彩管企业停产20天的市场信息,厦华有关人士表示,这对他们影响不大,因为厦华主要生产平板电视。但该人士也表示,2006年第四季度市场竞争加剧,平板电视降价激烈,影响了公司产品盈利水平。为此,公司将再次“另类”走一条与业内同行不同的寻求真正的“蓝海”的航程。
平板电视不是“蓝海”
不久前,国家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撰文指出,不仅是集成电路,整个电子行业都进入了摩尔时代。此话一针见血,十分贴切。毫无疑问,竞争速度越来越快,降价频率和幅度不断升级,而平板电视首当其冲。自2004年起,平板电视经两年酝酿后市场全面爆发,给了中国彩电企业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并带来了许多美好的想象空间。中国彩电企业的市场份额也打了翻身仗。许多人乐观地认为,平板电视是中国彩电企业的致胜法宝,是一片充满希望的“蓝海”。由此,中国彩电企业再走老路——加大投资、加大对外广告宣传、拼命占领市场份额。
然而,摩尔定律还是起了作用——平板电视屏幕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低,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权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国内彩电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为1.3%。而到2006年第四季度,32英寸及以下液晶电视的毛利率已低于正常的销售费用率,换句话说,已经没有净利润。32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利润率也急剧降低。中国手机市场的惨烈一幕再次重现,自去年国庆节起,洋品牌平板电视集体“跳水”,抢占市场份额。据统计,在几大家电连锁店中,洋品牌的大屏幕平板电视销量均占据了前三名。
想象中的“蓝海”瞬间变成了刀光血海的“红海”。那么,真正的“蓝海”在哪里?
微利时代生存有方
“蓝海”或许就在企业内部。只有从控制成本开始,企业才能走出危局。而这方面,台企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台湾经济的起飞,诞生了一大批极具世界竞争力的制造企业,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台湾本地市场狭小、自然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决定了企业竞争力只能通过技术与管理获得优势。台湾企业对市场的变化极其敏感,对成本的管控极其严格。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订单,速度和质量是必须的,而如果它还想赚钱,就要不断降低成本。这些苛刻的生存条件打磨了台湾制造业的精细化管理。他们在产业链的纵向整合,供应链优化等方面都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成功。在内部管理上,台湾制造业更有许多堪称典范的案例。据了解,许多台湾企业已经做到每天上班领料开始生产,每天完成当天任务并且把生产现场清空,第二天再重新开始。可以说,精于内部管理的台湾业者,尽管他们的产品利润率不高,但他们在世界市场上做得有生有色,不断生存和发展,而中华映管恰恰是其中优秀的一员。中国彩电企业不能漠视这种微利时代的生存术。
尽管中国彩电市场经过十多年的价格战,已被认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但是,摩尔定律还会继续产生作用,价格战还会打。如果彩电企业不克服只注重宣传、片面追求市场份额、盲目投资多元化等浮躁行为,那么危机就会越来越重。
闭关修炼成本管理
经过了去年8月中华映管入主厦华电子、紧接着9月底厦华电子翔安工业园开建的热闹之后,有相当一段时间,厦华显得有些低调乃至沉寂。记者了解到,原来厦华正借力并活用中华映管的各种优势资源和先进管理经验,进行系列“强身运动”。有人称厦华正在“闭关修炼”,修炼的核心,就是微利时代的成本管理课。
据厦华方面介绍,微利时代的生存术已经开始植入厦华员工的脑中。这种生存术,是中华映管从台湾带到厦华的。目前,一种称为JIT(Justintime)准时准确的生产方式,已在厦华内部全面展开。专家告诉记者,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一种非常精细、确保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流程控制方式,一改过去“求大”的感性做法。比如客户预订一批彩电,要在以前,原料采购及交货时间相对都比较模糊,今后将精确到具体某一天甚至某个钟点,这样,就减少了原材料库存的成本,而且生产线不会闲置,运营效率能发挥到极致。
厦华认为,表面煞是好看的高市场占有率,却没有合理利润的支撑,这注定是不健康的企业发展模式。而一个企业的合理利润率,不仅要保证公司能正常运营、股东合理回报、员工工资,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的利润,还要保证消费者得到最高性价比的产品。
因此,厦华除了打印纸用双面、降低电话费等日常办公费用外,自去年底起,还在经营上侧重于获利较高的规格型号,减少和放弃那些微利或亏损的定单,对海外市场进行取舍。同时,利用中华映管在上游面板方面的优势,进行设计合作,整合元器件,千方百计降低成本。
根据规划,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将实行数字高清电视转播,到2015年,我国将停止模拟电视的广播。从现在起到未来十年内,全国所需更换的电视机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全国现在电视机的保有量是4亿台,按十年的更换周期算,每年将有4000万台数字高清电视机的需求。从这个层面讲,彩电业毫无疑问是一个朝阳产业。而人们也对厦华的专注,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司业绩增长充满了期待。(FN记者徐绍峰)
彩管企业,“暗战”从停产开始
日前,中国彩管行业协会低调发布决议,国内彩管全行业春节期间停产20天。全行业八大彩管企业集体参与了此次停产行动。
作为CRT产业链上游的彩管行业,这一次在彩电业传统销售旺季来临之际所发出的“无声的呐喊”,着实在业内掀起了一场风波。对于彩管企业本次“放假”意图的猜测,对于彩电市场日益白热化的竞争格局的揣度,对于彩管企业乃至CRT彩电未来命运的争论,一时间充斥了人们的视听。
2006年,在花样频出、降价不断的液晶、等离子电视越来越多地充斥各大电器连锁销售市场的背景下,媒体关于CRT彩电1年内将退市的传言开始甚嚣尘上。尽管北京松下彩管公司、上海永新彩管公司、深圳赛格日立彩显公司等多家国内知名彩管企业曾为此共聚一堂,共同表示支持CRT彩电行业,驳斥退市论,但是,CRT彩电市场份额遭受蚕食的现象不容忽视。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和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共同推出的《中国彩电研究蓝皮书》显示,2006年,CRT彩电产量占整体彩电产量的比例为73.5%,比2005年大幅降低了10.3个百分点。所谓唇亡齿寒,有专家指出,此番彩管企业节前“放长假”的举动,正是受平板电视快速增长的挤压,显像管电视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而不得不采取的动作。
不过,显然,彩管行业内部并不认同业内对于自身停产行为的看法。中国彩管行业协会秘书长杨国钧反复对媒体强调,之所以会有短期停产的决定,是彩管行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作出的积极调整,如果有必要,可能还会有更长时间的停产。中国彩管行业已经达成共识,今后行业将会以利润为导向,而不是以产量为导向,我们将更加注重产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他进一步表示,尽管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正在成长,但目前对我国显像管彩电的冲击有限,对于上游行业彩管生产企业更非决定性因素。
认同上述说法、对于彩管行业的此次主动调整持积极态度的业内人士占一定比例。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彩管企业的停产决定,与其说是一次被动的对生存空间的压缩,不如说是一次主动发起的“暗战”,一次对于自身“定价权”的捍卫。他进一步指出,彩管业这次主动的自我调节对于将彩管价格维持在当前价位意义重大,库存少了就可以抑制下游彩电生产厂商的压价,并可以对上游供货方压价。
彩电生产商方面,有业内人士说,彩管业这次停产是为了维持平衡的供需关系,这对保持产、供、销的合理竞争是好事,对彩电厂没有多大影响。他同时指出,虽然从未来彩电市场发展趋势来看,CRT的比重还会下降,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既然侵蚀是渐进的,既然平板扩张对CRT以及彩管的挤出效应不会一朝实现,既然彩管行业自身已经意识到了“积极调整”的必要,那么,除了停产之外,彩管行业在真正的危机来临之前,还会有哪些举措呢?
事实上,面对彩电产品最终要向数字化、平板化、大屏幕、高清晰度、节能与环保、网络化和3C融合发展的大方向,许多彩管企业已经悄然开始了转型之路。2006年,国内最大的彩管企业彩虹集团和四川长虹成立合资公司世纪双虹,筹建PDP等离子屏生产线,受到业内的普遍关注;此外,河南安彩高科、深圳赛格三星股份以及上海广电电子等彩管行业的主要企业也纷纷向转产液晶面板发起了“攻坚战”。尽管目前受困于资金和技术,转型尚在起步阶段,不过,市场人士认为,这一转型未来有望获得国家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倾斜,前景并不黯淡。此外,在技术、资金等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彩管企业的积极自救已经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针对平板电视的竞争优势,推出了超薄CRT电视。据统计,我国超薄CRT电视2006年的销量达到600多万台,成为市场一大亮点,而这一数字在今年还有望增长2至3倍。而城市与农村的消费者所表现出的日益差异化的需求特征也已为彩管行业捕捉到了。杨国钧日前对媒体表示,在2008年彩电市场机会爆发的前夜,彩管行业的“具体对策”,除了增加彩管和显像管彩电的出口以及加快推出超薄、高清宽屏等物美价廉的新产品之外,还会特别关注农村市场和农村市场的需求。
看来,停产只是这场“暗战”的一个开端。(记者 王妍)
2006年彩管行业大事记
◆2006年1月11日,欧盟委员会在其官方公报上发布公告,称对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输欧彩色阴极显像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中国国内的涉案企业包括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深圳赛格三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三星彩管公司、深圳赛格日立彩管公司、南京华飞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公司。
◆在经历立了2005年的彩管全行业亏损之后,我国彩管相关企业加快速度进行转型。迫于行业发展和自身生存的需要,纷纷加快了向平板转型步伐,彩管行业巨头如安彩高科、彩虹集团纷纷宣布投资液晶显示器或等离子显示器,由此拉开了彩管企业的转型序幕。
◆2006年上半年,彩管行业出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我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管制造企业——彩虹集团公司一举实现扭亏为盈,上半年出口彩管286万只,出口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彩管价格企稳构筑底部,彩管生产企业逐渐走出困境。
◆2006年9月26日,在“2006中国彩管发展趋势论坛”上,北京松下彩管公司、上海永新彩管公司、三星SDI中国区、汤姆逊广东显示器件公司、深圳赛格日立彩显公司等8家国内知名彩管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支持CRT彩电行业,驳斥CRT电视1年内退市论。
◆2006年11月16日,欧盟委员发布公告,决定终止对原产于中国、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彩色显像管的反倾销调查。该公告称,涉案产品整体上存在倾销,且使欧盟产业遭受了实质损害,但不能得出结论说倾销进口单独造成了实质损害。(朱力军)
相关链接
首份《中国彩电研究蓝皮书》称中国彩电业进入转折年
日前,由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指导,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彩电行业研究季度发布会”在京举办。来自政府主管部门、整机厂商、上游配套企业、渠道商、技术专家与行业研究机构的二百余人参与了本次发布会,就彩电行业的产销出口、市场竞争、消费需求、产业链建设、渠道与服务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发布了业届首份《中国彩电研究蓝皮书》。
《蓝皮书》认为,我国彩电产业目前正处在产品向数字化、平板化、大屏幕、高清晰度、节能与环保、网络化和3C融合的新阶段。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应用环境的优化,直接带动了彩电消费向数字电视、高清电视、平板电视等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产品聚集,中国社会正在进入视像化生活的新时代。
《蓝皮书》指出,2006年中国CRT(传统显像管)电视内销总量出现衰退,但整体规模缩小的同时,CRT电视开始了积极自救,超薄CRT显示出强劲的实力,成为市场一大亮点;LCD(液晶)彩电一枝独秀,保持了市场的高速增长,不过其增速已开始趋缓;PDP(等离子)电视市场没能延续2004年、2005年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2006年市场增速趋缓,不过,42英寸高清和50英寸等离子的降价趋势,将成为彩电行业新的增长点;前投影作为一种成熟显示技术,在未来的显示领域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前投影作为家庭娱乐的一种新选择,使其在2006年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而背投电视则延续了2005年的市场衰减趋势。
2006年一些应用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突破,比如流媒体电视成为2006年彩电行业的新亮点。在海尔公司的带动下,国内整机企业在网络流媒体领域快速跟进,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预计在2007年将形成群体性突破。康佳公司的液晶“倍帧”砍尾技术,也成为行业新的兴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