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P是英文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的简称,意思是高层经理人进修项目
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清华总裁班培训项目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联系我们  
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清华总裁班培训项目
 
信息检索:
首页 >> 给戴尔上堂课
   

给戴尔上堂课

更新时间: 2006/11/27 10:13:58 来源: FT中文网

给戴尔上堂课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斯特凡•斯特恩(Stefan Stern)

今天能为你献上这篇专栏,我要感谢南伦敦的多家网吧,以及我那银发上网族父母效率惊人的无线上网笔记本电脑。

前一阵子,我的老古董电脑突然出故障,不可避免地,我拨打了戴尔的客服热线。48小时后,一台崭新的机器送到了——不过地点搞错了。世界或许是平坦的,但似乎伦敦地区还是有些起伏。

接下来的事,就更别提了。新电脑终于抵达后,可以预料的悲剧性麻烦开始轮番上演:比如强悍过度的防火墙,不见踪影的互联网连接等。一句话,两周过去了,您的专栏作家仍在超级信息避难所(网吧)中思索。

或许你会说我是个喜欢抱怨的人,但我并非唯一一个。去年,网络领袖杰夫•贾维斯(Jeff Jarvis)在他的博客上撰文,讲述他使用戴尔电脑遇到的麻烦,结果在同病相怜的受害者中间激起强烈反响。戴尔公司的股价目前刚刚开始从这次负面感受大爆发中恢复。因此,尽管这篇专栏文章部分受到了个人创伤的促动,但也还有个更具普遍性的意图:这些故事需要我们吸取哪些直白的管理教训?

伟大的企业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它们准时、充分地满足客户所需;它们让你感觉物有所值;它们不寻求与客户做一锤子买卖的机会主义做法,而是竭力建立长期关系。

过去20年间,戴尔一直致力于成为一家这样的伟大企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近年来,商学院针对该公司及其“直销”业务模式撰写的研究案例多过其它任何一家公司。

或许戴尔的错误就在于,它一直过于相信这种炒作策略了。在它的公司网站上,你可以看到一份名为“戴尔之魂”(Soul of Dell)的公司理念声明。然而,比较一下这种崇高理想和目前戴尔各级员工被详加描述的行为,你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一颗陷入困境的灵魂。

戴尔宣称,该公司信奉为客户“提供优质体验。”到底优在哪里?不注射麻醉药的“心内直视手术”(Open-heart surgery)?在与“技术支持”打交道或恳求“客户关怀”员工方面花费的时间之长,让那些在需要帮助时拨打客服电话的戴尔客户“等到花儿也谢了”。戴尔认为,这种“优质”体验能够创造客户忠诚度。还是算了吧。

戴尔宣称,它希望与客户建立“直接”关系。然而,应付世界另一端粗鲁、急躁的客户时,呼叫中心的员工必然面对深刻的文化挑战,直接见于何处?严格且没有人情味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又在哪里?戴尔宣称,它希望促进“开放式沟通”,而它做到的基本上恰恰相反。

这也对“戴尔之魂”所说的下一个愿望——成为“全球公民”——有不利影响。管理大型国际性企业是极为复杂的。引入外国商业语言并强加到新员工身上,并不能建立“健康的全球性商业气氛”。这创造了一种“vox Americana”式的人造大杂烩,既气人又虚伪。(甚至就在我咆哮了整整20分钟之后,疲惫不堪的接线员还对我说:“感谢你选择戴尔。”)

我正在找这家公司的茬儿,前一阵子,它很不明智而且不走运地惹恼了一位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其它公司也可能受到类似待遇,比如今年夏天使我全家人滞留机场8小时的包机服务公司、仿佛要切断我妻子全部来电的移动电话公司等。它们都犯了同样的罪过:号称秉承卓越、顾客至上、品质和服务等常识性商业信条,却根本不能把这些漂亮的说词变为现实。

商业作家乔治•宾尼(George Binney)为“明日全球公司”(Tomorrow's Global Company)调查写了一篇文章,他在文中探讨了企业在陈述目标和价值时出现的问题。他指出,这些口号中使用的字眼常常很类似,而且似乎都在支持不用多说的理想目标。

不过,他指出,雇员、供应商和顾客发现这些说法都很可笑,因为这些公司的行为很少能实践它们所说的理想。他提出,与其假装在乎顾客(或环境)、却又千方百计地追求“股东价值”,不如根本就别宣称什么远景或使命。

在1994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基业长青》(Built to Last)中,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和杰里•波拉(Jerry Porras)对“喜欢幻想远景的企业”进行了分析,迄今这仍是这个领域的重要论述。他们写道:“在所有喜欢幻想远景的企业中,我们看不到清楚、正式的目标说明。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目标被陈述得比较含蓄或不正式。”

“一个有效的目标能充分调动企业理想化动机的作用,它反映人们对公司事业的重视程度,而不是仅仅描述公司的产量或目标顾客。它就像天上的导航星——人们永远在追求却永远也达不到。然而,虽然目标本身不会变化,它却能激发变革。”

1960年3月,惠普(Hewlett-Packard)的共同创始人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问他手下的一些高级经理人:“我们为什么在这儿?我想,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一个公司的存在就是要赚钱。这确实是公司存在的一个重要结果,但我们必须想得更深入一些,找到我们存在的真正原因。”

柯林斯和波拉指出:“听伟大企业中的人谈论他们的成就,你很少会听到每股收益这样的内容。”应该有人把这话告诉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如果能跟他联系上的话。

给戴尔上堂课

电话:010-82431150, 微信:QQ1391156248 , 邮件:qhedp@mail.tsinghua.edu.cn

咨询事宜,您可以发邮件、或填写表格点击开启

 

上五条同类新闻:
  • 国际投资银行青睐循环经济项目
  • 知易行难的目标管理法
  • 如何全面提升集团价值创造能力(四)
  • 如何全面提升集团价值创造能力(三)
  • 如何全面提升集团价值创造能力(二)
  •  

      校方链接:清华大学主页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清华大学工会清华校友网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学报清华大学信息门户清华大学博士后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创新大厦 联系电话:010-82431150 E-mail:tsinghuaedp@126.com
    Copyright 2006 www.qhedp.com All Right Reserved 清华EDP微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辩率 IE6.0以上浏览器 阅览) 京ICP备06052976号